面临巨大生存压力 医药产业改革何去何从 |
发布日期:2006-11-22 09:52:53 |
2006年,对我国医药产业而言,是面临巨大改革力度和生存压力的一年;反商业贿赂强力推进,药品流通市场专项整治,新一轮大规模的药品降价,第三终端蓬勃兴起,药品招标模式突现新变化等等。11月18日,“医药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将中国医药产业的目光凝聚在了中山,产业群雄们坐在一起,纵论中国医药产业改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11月1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李怀荣从完美(中国)公司总裁胡瑞连手中接过100万元的助学支票。当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设立完美(中国)奖助学金签约仪式在我市举行。院企共同建立的奖助学金全部用于奖励优秀研究生和资助贫困研究生,让他们完成学业,成为振兴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栋梁之才。据悉,在两三年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将有500名优秀和贫困的学生受到资助。 激变与改革 “将一只青蛙放进滚烫的水中,青蛙可能应激逃生;将一只青蛙放在常温的水中慢慢煮,青蛙可能迟钝地死去”,医药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以这样的比喻开场,展示着他对中国医药企业“不在变革中暴发,就在变革中死亡”的观点,为此,他一力倡导中国的医药企业“因势而变,变中求生”。 在胡季强看来,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促进了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医药行业也由最初的医保制度推行,企业根据医保目录的政策导向,在目录中找产品的发展模式,发展到医院招标阶段,出现简单剂改、多规格的现象,再到目前,由于大规模的GMP/GSP改造,而造成的产能过剩、运营成本增高的现状。直至2005年,中国的部分药企就像慢慢被煮熟的青蛙一样,被慢慢拖到死亡边缘。这一系列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却是负面的,导致部分药企的种种短视行为,比如投机横行,放弃研发创新,低水平重复、同品种竞争,经营水平低下,核心能力缺乏,不重营销、不重品牌,由学术推广演变为“权钱交易”等现象。 由此,中国的医药改革势在必行!然而,怎么改,改了之后企业怎么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在接受采访时表态,他认为,中国医药改革的出路就是要建立一套新的体系与机制,一套既体现政府责任,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医疗社会保障体系,也要体现不同层次医药、诊疗价值的市场机制。 探索与成长 2006年的激变改革“滚烫”了中国医药生产企业。胡季强以一个业内专家的眼光来看2005年下半年至今的中国医药行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前提下,中国出现了药监风暴规范注册、生产、流通秩序;挂网招标、一票制、政府统一采购;反商业贿赂等一系列措施。在这样一个激烈的环境变化当中,药企的反应能力,整合资源应变能力决定了能否抓住机遇变中求生或者苟延残喘或灰飞烟灭! 在这样的前提下,论坛中的各位专家出谋划策,探索着新医药店模式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种种可能。 一部分企业开始“相信品牌的力量”,海南亚洲制药郑志勇就在论坛上,以此为题作出了关于出路的若干思考。也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尝试新的运营模式,华南药业就在论坛中介绍了自己“OTC销售管理外包”的探索。康恩贝也同时拟定了以植物药为核心的产业定位,以引领战略为主、跟进战略为辅的品牌策略,以及以面向大众为目标、主做第二、三终端的市场定位。 论坛中企业家们作出的探索很多,这些都是中国医药企业看得见的成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指出,“医药企业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药,还有就是要不断开发新药。”在他看来,踏踏实实做好药除了加强严格管理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该投入的就得投入,不能偷工减料。首先,是要保障医疗企业的科研投入,没有合理的科研投入就没有办法生产更好的药。其次是要保证质量,严格来说就是不偷工减料,严格按照医药行业的标准生产产品。 未来与出路 中国医药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出路,无疑是参加此次中山论坛的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林建宁在发表名为《2007年中国医药经济预测》中,对2007年世界市场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分析中预测到,2007年,世界医药市场将出现增速放缓的局面。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将加快实施全球化战略,而中国市场将成为竞争热点。外在环境的变化将要求中国的药企加大投资额,实现专利药生产本土化以及科研本土化,并会出现独资成为行业主导模型的趋势。同时,在新一轮专项整治医药购销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新一轮降低药价、挂网招标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等改革之后,将出现上市新药大幅减少、已上市的仿制药中部分品种会退市、小企业生存空间受挤压的结果。也会出现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存在被停产整顿的可能。但他同时做出了外资企业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医药商业重新洗牌,出现新的业态;第一终端增长放慢,第二第三终端增长活跃;药价水平下降;口服中成药市场成为竞争热点的行业前景预测。 如果说行业专家的预测是对市场的分析,那么政府的政策则将对市场起着引导与决定性的作用。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寿生在论坛上发表《药品招标模式的新变革》,向与会的全国医药行业领导者们,展示着他们在广东发展的种种可能。在公开、公平、公正,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统一、规范、简捷、高效,代表群众的利益,保障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维护和保证广大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的合法利益的几大改革模式制定的基本原则下,广东省将推行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新模式。新模式每年进行一次。计划在2007年1月1日起分三个步骤逐步实施。第一步,县及县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已参加各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乡镇医院和卫生院;第二步,全省所有乡镇医院和卫生院;第三步,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卫生站,这个过程中社会和民营医疗机构可随时申请加入。医疗机构的药品目录将分为两类:“限价竞价”和“不限价不竞价”。不限价不竞价目录是指急救药品、廉价普通药品、罕见病种用药、管制药品及临床用量小的药品等。通过“限价”“竞价”“议价”以及专家谈判,把虚高的药价挤出“水分”,力求将虚高价格降至合理价位。
|
[关闭此页][打印此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