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药行业暗潮涌动 寻找各自突破点

发布日期:2008-09-16 09:34:31

   然市场增速日趋变缓,但制药行业并不宁静: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将重塑政治格局,从而改变这个全球最大医药市场板块的发展进程;在东方,令人瞩目的变化更是无时不在,来自中国、印度等新兴制药企业开始更多地融合到这个世界大舞台之中……
 
    政企研发协作新蜜月
 
    2007年12月,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宣布与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规范研究所(NICE)达成协议开展合作,共同在英国进行一项新药Ⅲ期临床研究。在这个过程中,NICE将在科研中的临床效率以及医疗经济学的循证研究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英国卫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NICE的主要职责在于为英国公民预防、治疗疾病制定指南。在过去的岁月里,NICE成功地对一系列新上市药物的经济学价值作出了关键性的临床评价,其影响力也因此从英国走向全球。由此,诺华希望向NICE提供可靠的临床研究证据并获得其支持,进而加速NICE的内部决策进程。在过去,NICE对一个刚上市的新产品的研究通常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
 
    在行业观察家们看来,当前医疗保健机构之间的合作效率亟待提高。2006年8月,代表美国前十大制药企业的一个制药协会对投资英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英国的临床专家与NICE机构应当在更早的时期对新药开展研究,加快研究成果的出台。毫无疑问,这次诺华身体力行地在这方面先行了一步。
 
    【看点】
 
    在过去的50年内,医药进步触发了临床需求,从而带来了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的大幅度攀升,医疗费用的实际支付者(政府医保机构、商业医保公司)为此叫苦不迭。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卫生系统对新的医疗技术与治疗药物的评价不能再仅仅定位于安全性与疗效之上,更需要在经济学的角度给予全方面评估,而NICE的治疗指南也充分地运用了这一准则。诺华与NICE的本次合作正是考虑了在新药研发早期就开始关心经济学的问题,大型制药巨头们从此将不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对外界自吹自擂其价值。
 
    治疗无效?医保不买单!
 
    在欧洲,英国是一个最典型的全民医保国家。隶属于英国卫生体系的国民医疗服务制度(NHS)掌管着庞大的政府预算,保障每一名英国公民的医疗开支需求。去年,当NHS拒绝为美国强生的白血病治疗用药万珂买单之时,强生被迫提出了一项几乎史无前例的建议——NHS仅需为那些通过血液检测证明有疗效的病人支付医疗费用。如果治疗证明无效,强生公司将为这位病人承担所有费用。据悉,这项包括血液检测的整个医疗过程的最高开支可能达到2.4万美元。
 
    这的确是一个不寻常的事件。在过去,制药企业与政府医保机构往往在药品价格、共付比例或是临时性药物打折问题上讨价还价,而药厂保证疗效的做法可谓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在这样的保证压力下,强生公司将不得不承担巨大的责任,被迫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潜在风险。
 
    【看点】
 
    强生与NHS的拉锯战第一次将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巨大风险转嫁于制药企业。在英国,肿瘤药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市场总量也因此从2002年的5亿美元膨胀至2007年的15亿美元。巨大的肿瘤治疗开支令医保支付者感到窒息,寻求一个价廉有效的治疗途径成为了当务之急。
 
    由此,万珂也许并不是最后一则故事。那些昂贵的肿瘤治疗药物如果要寻求医保机构的支持,就必须提供明确而非模棱两可的临床依据,而且一旦医保管理者不认可这样的临床研究结果,新上市的肿瘤药物只能被排斥于医保大门之外。不仅如此,在医保门槛上升过程中,医保与企业的较量将产生新的治疗目标与标准,至少本次强生与NHS就最终达成协议确定了“有疗效”的评判标准。
 
    如此协议对于病人而言也许是一件好事,至少制药企业的责任已不仅限于生产药物然后投放市场。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药企必须继续进行昂贵的上市后临床研究,优化给药方案或给药剂量,最终将药物的疗效发挥到极致,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赢得临床处方者的忠诚度。
 
    万珂在英国的市场历程因一纸苛刻的协议而起死回生,如今更多的英国白血病患者有望尝试万珂,不过一部分病人可能在用药的开始阶段因为没有快速起效而迅速停药。的确,相较于粗鲁地拒绝某一药物进入医保目录,这一做法也显得更为高明。

    为百姓,政府上临床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日前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投资1600万美元对Avastin与Lucentis这2个药物就治疗湿性退行性黄斑变性的特性作比较性的平行对照临床研究。Avastin与Lucentis皆由美国Genentech开发,前者为癌症治疗用药(并未批准该眼科适应症),而后者乃是Genentech公司在眼科领域内的主要产品。
 
    虽然Avastin是一个肿瘤治疗用药,但临床界发现它在治疗黄斑变性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Avastin扩大适应症的潜力令其开发商Genentech不喜反忧,因为这会“大水冲了龙王庙”般地冲击Lucentis的市场版图。更重要的是,Lucentis每针价值高达2000美元,而Avastin仅为40~75美元,Lucentis的每期疗程治疗费用高达2.4万美元,Avastin仅需约900美元即可。
 
    虽然Avastin的眼科应用具有大幅降低医疗费用的潜力,但Genentech显得并不在意。最终,从属于美国政府的眼科研究所这次代替了企业的职能,开始投资研究Avastin的临床价值。
 
    【看点】
 
    这项研究开了一个先例,那就是一个非制药企业资助了一项大规模的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探索某一药物的临床应用,而这一应用却是其生产商所不愿意看到的。这个临床研究将在2010年结束,一旦它能证明Avastin的安全有效性,虽然Avastin的销售可能进一步增长,但对Lucentis市场前景的打击无疑也是致命的。
 
    更重要的是,这项临床研究可能影响到制药行业、政府机构以及医疗费用支付者之间的关系。事实上,美国社会医保管理者美国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管理中心介入了这场研究。换言之,美国医保机构已经发出声音:不会再无条件地接受来自制药界一厢情愿的安排了。
 
    然而,问题似乎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扩大药物适应症在传统上是制药企业的工作,一旦临床研究证实了Avastin的眼科应用价值,如何在它的药物标签上增加这一适应症?在眼科治疗方面,Genentech已经一掷千金进一步加大了对Lucentis的投入而不会去关心Avastin,由此脱离了制药企业的支持,Avastin的眼科应用能走多远如今却成为了一个不可测的因素。更可怕的是,一旦医保管理者在日常医疗中赢得了更多话语权,制药企业今后的研发也就多了一分踌躇,毕竟届时开发了又一个Lucentis反而成了一个颇大的麻烦。
 
    外包服务寅吃卯粮?
 
    大型制药巨头纷纷大幅度削减生产能力。2007年,全球制药前十强中就有三强宣布压缩生产规模并外包生产服务:阿斯利康将在未来5~10年内加大“半成品”的采购量而不再从源头上生产原材料;百时美施贵宝宣布将在2010年之前大幅度关闭公司一半以上的生产基地,并大量采用第三方生产性服务;葛兰素史克则希望在2010年之前通过生产外包节约10亿美元的日常成本。“领头羊”辉瑞则已把公司15%的生产量外包给亚洲企业,并仍计划把这个数字翻倍,每年有望节约20亿美元。
 
    【看点】
 
    生产外包的顺利实施无疑取决于3个基本要素:第一,药物研发必须不再与生产密切相连;第二,在外包合作中知识产权问题不会成为一个困扰;第三,劳动力成本低下的外包服务商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与技能底线。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仿制药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大量药物专利的到期造就了一批新兴的制药企业专注于药物生产技能的提高,为大规模的外包创造了条件。由于生产外包解决了制药巨头们的后顾之忧,它们可以省下精力专注于新产品的开发与品牌塑造,甚至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并节省可观的费用。
 
    然而,将生产交给合作伙伴同样存在风险。药物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技术标准与壁垒同样在升高。特别在美国,当生产过程变得愈来愈复杂,来自新兴经济发展国家的外包服务商如何为其客户提供完美的过程控制与保障就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此外,生产外包虽然能赢得一些经济性利益,但难免在其他方面将有所付出。在新兴市场中,一旦某一制药企业获得了某一国际大公司的生产外包订单,它很可能将这一点吹嘘成为自有产品促销的一个利器。更重要的是,既然新兴市场成为了全球医药市场增长的重要“发动机”,跨国制药巨头们也希望在这个空间内大有作为,若是与拥有自主产品的当地外包服务企业合作,如何解决这个“亦敌亦友”的合作伙伴关系似乎与外包意图的初衷背道而驰。
 
    药品监管越透明越不安全?
 
    经过3年多时间反反复复的听证会与辩论,美国总统布什最终于2007年9月签署了FDAAA法案。这是一部《药品安全法》,它强化了美国FDA的执法权力,使之能更好地在药物安全性与疗效问题上把关。除此之外,FDA还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经费用于在2012年之前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来改进药物观察手段、上市后产品监控以及病人级别信息的传递。
   
    从FDA的角度来看,这个新的药物安全性监控体系将读取1亿美国民众的用药记录。通过美国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等机构的鼎力支持,获取如此庞大的数据量也许并不会十分困难,而且根据新的规定,对药物上市后应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将纳入公共领域。换言之,用药信息不仅仅会变得愈加规范,整个过程也会更加透明。最终,这些数据能广泛地被各类机构采用,如学术机构、病人权益维护团体、媒体以及政府机关。
 
    FDA已经声明,它不会在源头上控制数据,它所拥有的只是一个广泛的网络,例如原先报告给NIH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将会一式两份地同时告知FDA。毫无疑问,在这样一个场合下,如何管理已经比如何取得数据显得更为重要。
 
    【看点】
 
    新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药物的上市后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美国FDA的行政资源不仅要着重于新产品的上市审批,还必须着重于市场上成千上万个产品的市场监管。此外,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由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里,行政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往往是通向胜利的关键,而本次由FDA监督、NIH执行并由美国制药协会投资赞助的医学成就关注合作(OMOP)将作为评价处方药风险与价值的具体操作者。
 
    然而,透明度的增加也许将使形势变得愈加复杂。药品生产商、医保机构、学术集团以及为雇员缴纳保险金的企业主的目的并不相同,获得一份更全面的药物安全性与价值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将很难判断。据FDA估计,目前全美仅有1/10的不良反应事件被报告,一旦在未来海量的安全性事件被揭发,制药界的形象将何以维护,美国公众又将如何解读这些新的数字呢?
 
    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制药企业必须加强与FDA的沟通,唯有强化安全用药概念,并通过正确的理念来处理“是药三分毒”的问题,制药业才可能继续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维持其治病救人的传统光辉形象。(黄东临编译自《制药经理人》)


[关闭此页][打印此页]